2008/04/29

[Myjob] 再來一篇!


【分類:台灣印象】
標題:毛柿林神秘之旅
文/圖:王屁屁



繼98期大自然寫了一篇 神秘穿山甲 之後
99期又再來一篇毛柿林的神秘之旅
這才發現我對『神秘』有特別的偏好耶...嘿嘿

而這篇文章讓我賺進7K
本會雜誌社給的稿費真的是相當優渥 v( ̄︶ ̄)y

只不過我 原來的版本
主編認為討戰意味太濃厚 ╮(╯◇╰)╭

對於我們這種與政府部門往來密切的組織團體來說
還是得要低調婉轉一點

於是乎,為了稿費只好乖乖改寫了另一個比較親切的版本

對了 ~我們的雜誌各市區或學校圖書館都有喔...

接下來的100和101期要出紀念版合訂本

主題是『登峰造極』,募集以高山極地冰川為主的系列文章

這我就沒辦法了..可惜 ┐(─_─)┌


.............................................................

新文如下


神秘的伏筆


今年春節假期,家人和親友們決定到墾丁「避寒」。出遊前習慣上網,試著搜尋當地是否有推薦必到之處,或是少數部落客透露的奇地密境。
Google引擎上鍵入「墾丁」,映入眼簾第一排正是墾丁國家公園管理處,點進去,首頁最新消息便看到顯眼的標題「春節墾丁鬧中取靜最佳去處」的網站,當下反射性地想到:「墾丁國家公園管理處首頁主打的春節旅遊地,怎麼還會是『鬧中取靜』呢?」不過疑惑很快便有了答案,原來,這個地方依然受到管制,一天限定只有80名遊客進入,因此需要提前報名辦理手續。看完當下毫不猶豫報名參加,我與社頂毛柿林的邂逅就此展開。


我們這一梯次將近四十人報名,社頂部落出動了四輛接駁車,踏過崎嶇的石子路,穿越碧綠的山林間,車上的遊客都難掩興奮又期待的心情,還沒到目的地就開始對四周環境充滿好奇,不知不覺中車子停在一個神秘的入口處。解說員下車,知會柵欄另一頭的人把門開啟,車隊便浩浩蕩蕩地繼續前進,當下果真頗有「初探密境」的氣氛,大夥這時候也都安靜了下來,不過這難得的靜謐並沒有維持太久,當車子停妥後,解說員從後車廂拿出一堆斗笠和柺杖發送給大家,這兩個玩意兒對於一群來自都市的遊客可真是新鮮極了!許多人戴上斗笠拿著柺杖就又忙著互相拍照,我的家人也不例外,一下子現場氣氛又熱鬧起來,讓大夥對於接下來的行程更是充滿期待。


到目前為止,都還沒見到所謂「神秘的」毛柿林,而這一連串貼心的安排已經替大夥埋下「神秘」的伏筆。


置身大自然教室


這一團不到
40人,竟然就有5位解說員隨行。這批解說員全是來自社頂部落的居民,經由屏東科技大學陳美惠教授的研究團隊密集培訓,再通過墾丁國家公園管理處的解說認證考試,因此對於區內一草一木均瞭若指掌。沿途解說員不斷介紹身邊的各種物種,舉凡植物的小苗、果實,以及昆蟲、兩爬等動物,甚至包括地質形貌、遺址、景色也都不遺漏,剎時連稀鬆的景物似乎都蘊藏了豐富的知識或歷史故事。面對遊客接踵而來的各式各樣問題,解說員依舊是有問必答,傾囊相受,極具專業與熱誠。由於一開始慎重地發了柺杖,以為這趟將近三個小時的「深度」生態之旅,肯定會把大家操個半死。但沿途解說員熱情地解說著,我們走走停停,與其說是爬山健行,倒不如說是在「大自然博物館」裡漫遊,心曠神怡,絲毫也不覺得累。整條路線顯然經過細心規劃,不僅沒有陡峭的地形變化,毫無預想的崎嶇難行,沿途卻又可讓遊客置身於不同的景致,有遼闊也有茂密;一下腳踩鬆軟土地,一下又踏過繽紛落葉;穿越林間層層灌木,緊密的冠層似乎完全不讓烈日有撒野的機會;轉瞬間,卻又置身於懸崖邊登高望遠之處,碧海藍天倏地映入眼簾。近三小時的行程,讓人徹底感受到大自然的氣象萬千;美麗又驚嘆的景致搭配上豐富精彩的解說,彷彿上了一堂寓教於樂的戶外課程,令人不禁感慨,大自然不僅可以呈現無價的藝術,更是知識的寶庫。


生態秘境


這趟生態之旅的動線主要是以國寶級毛柿林保護區為核心。這片毛柿林是在日據時代由日本政府大量種植的,佔地
140
公頃,堪稱全國面積最大。毛柿心材呈黑色,質地堅實致密,是珍貴的木料,具高經濟價值,為世界貴重木材,台灣又稱之為黑檀木。毛柿主要分佈於菲律賓,在台灣固有種(Native)為邊際分布物種(Species on the edge of their range),主要生長地在恆春半島、綠島及蘭嶼。由於生長速度緩慢,過去又遭到大量砍伐,因此被IUCN列名為瀕臨滅絕(Endangered)的物種,屬於小而持續下降的族群。由於毛柿喜生於珊瑚礁土壤或肥沃的石灰質土地,為標準的熱帶性樹種,墾丁社頂特殊的珊瑚礁岩隆起地層與熱帶氣候,正是成為能夠孕育這麼大一片珍貴稀有林的主要因素。

此外,在進入毛柿林保護區之前會先通過梅花鹿復育站。這裡可是台灣梅花鹿復育計畫的大本營,佔地100公頃。自1969年台灣最後一隻梅花鹿已在野外絕跡,政府1984年開始推動梅花鹿的復育工作,先由台北市立動物園提供26隻梅花鹿做為核心復育種源,至今已繁殖四代,前後進行三梯次野放,已有近300頭梅花鹿在野外活動。復育區內用圍籬劃分為四區,現在主要用來進行梅花鹿定期檢疫的工作。毛柿林與梅花鹿復育區一直以來受到政府嚴密的管制與保護,也因此保存了豐富的生態資源,由於墾丁國家公園管理處近年大力推行生態旅遊計畫,並選定社頂為全國首座「生旅景點」,方於去年十月首度開放,每天限制80人申請進入,讓民眾有機會一窺生態秘境。

當我們置身於毛柿林時,大夥紛紛摘下頭上的斗笠,大口呼吸,只為了要感受林內清涼舒爽的空氣。據說這裡早期是相思林地,當時部落居民為了生活砍相思樹燒煤炭,在林內紛紛興建炭窯以供應大量的需求,因此至今還可以看到木炭窯的遺址。此外,在林子中心還有一棵百年雀榕,粗壯的樹幹需要10人才有辦法環抱,在還沒有開放之前,這裡可是只有部落居民才知道的秘密境地。

走在梅花鹿復育區內,沿途可以見到樹幹上有公鹿磨角所留下的痕跡,以及散落的排遺,尤其在區內唯一一座水池的沿畔,佈滿清晰可見的腳印,讓人覺得彷彿身邊就有一大群梅花鹿。解說員告訴大家,梅花鹿性情膽怯,若想要親眼目睹,一定得壓低音量、放輕腳步,免得大老遠就把梅花鹿給嚇跑了。不過,就在同時,眼尖的遊客已經發現遠處就有一群梅花鹿正在凝視著我們呢!


社頂的故事


一路上聽潘明雄解說員說了很多社頂的故事,後來得知他在墾丁國家公園管理處服務,曾協助許多國內外專家學者進行生態調查工作,因此跟許多生態界的學者都相當熟識。據台大生態演化所李玲玲老師回憶潘先生曾經帶她和一群國外學者去勘查蝙蝠洞時,眼明手快地推了她一把,才沒讓她直接撞上虎頭蜂窩,結果自己身上卻被叮了幾個疱;這點讓老師印象十分深刻,卻顯示潘先生對於此地的熟悉與豐富的經驗,以及對於協助推動生態保育的熱誠。然而在多年以前,年輕時期的潘先生可是道地的獵人,跟其他居民一樣靠著砍樹、獵殺野生動物為生。一路走來發現許多原本常見的動物陸續絕跡,如山羌、穿山甲等,大片林地被砍伐製炭,一度幾乎被消耗殆盡。透過與生態專家學者的接觸,耳濡目染之下,他逐漸明白生物多樣性的重要,以及永續經營的理念,深信保住這片林地絕對可以帶來更多的資源。於是,他積極勸說其他社區民眾加入生態旅遊計畫,參與解說培訓,並自發性組成生態巡守隊,一方面沿途紀錄當地生態資源,另一面嚴加看管這片林地,不讓山老鼠有機可乘。


墾丁國家公園管理處於2004年開始推動尊重人文、強調教育解說、低環境承載,具有永續經營理念的生態旅遊計畫,並選擇社頂作為墾丁國家公園第一個生態旅遊地。當年先是從瞭解社頂周邊的生物、人文及地理景觀做起,建立完整的生物資料庫,並進行路線的初步規劃,而隔年則是以社區總體營造的概念開始來推動生態旅遊,由屏東科技大學陳美惠教授負責輔導社頂部落的居民,將生態保育的概念帶進社區,並安排密集的解說課程,成功培訓十多位部落解說員。如今,更多社頂居民都自發性投入保育巡守與導覽解說的工作,全力保護這片屬於他們部落的珍貴自然資產,並樂於介紹遊客來重新認識社頂。從20067月,先是開發了『夜間生態旅遊』,在解說員的帶領下夜探螢火蟲、青蛙、螢光菇……等,後來又陸續規劃了其他日間的路線,在910月甚至可以至最佳的賞鷹點觀賞各種過境的猛禽。去年11月又與林管處合作規劃了這條以毛柿林與梅花鹿復育區為核心的生態旅遊路線。


稀落的掌聲


社頂社區再造與生態旅遊計畫在當地似乎推展得相當成功,然而,今年春節假期,社頂毛柿林生態之旅居然還不到一百人次報名參加!諷刺的是,墾丁遊客數量卻突破
30萬,據報導不管是海生館還是大街上的店家通通擠爆,老闆數錢數到手軟;這趟三小時規劃完善的生態之旅每人雖然僅收350元,還是吸引不到人潮。這樣的價位連我的家人都擔心部落的居民「做不夠本」。儘管華麗的舞台準備好了,專業的演員準備好了,堅強的幕後團隊也準備好了,唯獨台下的觀眾席空空落落,令人不勝唏噓。

30 萬人寧肯塞進墾丁大街,掏出一張又一張的鈔票,滿足吃喝玩樂的消費慾望。或許還有多數人以為,他們來到墾丁國家公園度假,就算是生態旅遊了。另一方面,還有大部分民眾是以一種純然消費者的心態來看待生態旅遊,總覺得花了錢就要能帶點什麼回去,不然起碼也要有享受便利的感覺,像是人工步道、涼亭、大型停車場,或是來個纜車就更完美,沿途還能有攤販小吃,如果多個7-11就更方便了。就算這些都沒有,最好也要能「近距離」看到一些稀奇古怪的動物,拍照留念,才會覺得不虛此行。但是一聽到所謂「深度」生態之旅,便興趣缺缺,打退堂鼓。

然而,讓社會大眾必須明白:在生態旅遊中,遊客並非單純只是扮演消費者的角色 —— 事實上,生態旅遊是讓遊客能夠「以觀光的形式來參與環境保育行動」。倘若社區居民願意轉型投入地方生態保育工作,維護在地自然資源,以發展生態旅遊作為另一條謀生之路,那麼參加生態旅遊的遊客就是以實際消費行動來鼓勵這群居民,給予居民和這塊土地共同生存下去的機會。

事實上,生態旅遊的推動,政府、業者、在地居民與社會大眾各自扮演相當重要的角色。除了需要主管機關完善的計畫政策,亦需要業者與在地居民的共識,願意以維護在地自然資源為首要考量,然而更重要的還包括社會大眾的配合與支持。如今,政府成功輔導社區部落,完成在國家公園規劃社區經營生態旅遊的目標,然而不可諱言的是,在教育並加強社會大眾對於生態旅遊認知與概念的方面仍然還有努力的空間。

全民力量是成功之鑰,如果政府能夠鎖定墾丁春節旅遊的30萬人潮,在街頭增加標語,或是利用電視廣告,讓許多不見得會使用網路的旅遊消費者明白生態旅遊的意義,以及共同支持生態旅遊的重要性。儘管每日有申請人數限制,無法容下這麼多遊客,但至少可以激發大眾對於「限量」才會比較珍貴的心態。

此外,社區解說員在介紹景點與周邊植物之餘,也要趁機教育遊客一下,讓他們明白身邊的花草樹木、蟲魚鳥獸的生命都是環環相扣的,並非僅欣賞生物多樣性的美好,還要瞭解這些都是需要人類共同去維護的,而保育的概念是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實踐的。同時也要讓遊客明白推行生態旅遊的重要性,以及部落在轉型過程中的付出,讓他們清楚感受到,眼前所見不只是大自然孕育下的成果,也是一個部落共同努力的成果 —— 瞭解它的可貴,才會激起大家願意共同守護的決心!

.

沒有留言: